剧情简介

美剧《黛西与乐队》(Daisy Jones & The Six)是由亚马逊Prime与瑞茜·威瑟斯彭公司联合出品的10集音乐题材剧集,改编自泰勒·詹金斯·里德同名畅销小说。该剧以1970年代洛杉矶音乐圈为背景,虚构了一支传奇摇滚乐队“Daisy Jones & The Six”的兴衰史,探讨了艺术理想、人性缺陷与时代洪流的碰撞。豆瓣评分7.9分,IMDb 7.7分,被评价为“一场献给摇滚黄金时代的视听狂欢”。

​​剧情梗概​​
​​1. 乐队崛起:天才与混乱的共生​​
​​核心成员​​:
​​黛西·琼斯(丽莉·吉欧 饰)​​:叛逆的天才主唱,出身富裕家庭却缺乏关爱,以音乐为精神寄托。
​​比利·邓恩(塞巴斯蒂安·查孔 饰)​​:乐队灵魂人物,吉他手兼词曲作者,因童年创伤陷入酗酒与自我毁灭。
​​卡米拉(卡米拉·莫罗 饰)​​:比利的妻子,乐队的“情感支柱”,理性与感性并存的女强人。
​​音乐事业​​:乐队以迷幻摇滚风格迅速走红,专辑《极光》成为白金唱片,1977年芝加哥万人演唱会成为巅峰时刻。
​​2. 分裂导火索:艺术追求与人性弱点​​
​​创作分歧​​:黛西追求纯粹艺术表达,比利则倾向商业化路线,两人在音乐理念上渐行渐远。
​​情感纠葛​​:黛西与比利的化学反应引发卡米拉的信任危机,而键盘手凯伦(哈莉·贝瑞 饰)与鼓手沃伦(乔什·怀特豪斯 饰)的地下恋情进一步撕裂团队。
​​外部压力​​:唱片公司干预、媒体窥私、药物滥用等问题加速乐队瓦解。
​​3. 解散余波:真相与和解的缺席​​
​​1977年告别演出​​:芝加哥演唱会后,乐队成员因矛盾公开决裂,拒绝透露解散原因。
​​20年后回溯​​:通过伪纪录片形式,成员们袒露心声——黛西坦言“我们毁于彼此的天才”,比利承认“我害怕成功后的空虚”。

美剧《黛西与乐队》(Daisy Jones & The Six)是由亚马逊Prime与瑞茜·威瑟斯彭公司联合出品的10集音乐题材剧集,改编自泰勒·詹金斯·里德同名畅销小说。该剧以1970年代洛杉矶音乐圈为背景,虚构了一支传奇摇滚乐队“Daisy Jones & The Six”的兴衰史,探讨了艺术理...(展开全部)


经典台词(21)
​​“音乐不是武器,是我们暴露软弱的盾牌。”​​
——黛西在录音室对比利的独白,揭示她用音乐掩饰童年创伤的心理机制。
​​“你害怕的不是失败,而是成功后没人再需要你。”​​
——比利在戒毒所对卡米拉的坦白,直指其自我毁灭的根源。
​​“我们不是因为音乐相爱,而是因为相爱才制造音乐。”​​
——卡米拉对黛西的警告,暗示情感与艺术的不可分割性。
​​名场面​​:
​​“芝加哥演唱会”​​:黛西在暴雨中撕毁歌词稿,即兴演唱《极光》,镜头以慢动作捕捉观众狂热与她眼角的泪光,象征艺术与自我的和解。
​​“录音室争吵”​​:比利砸碎吉他指控黛西“剽窃灵感”,两人在碎玻璃上共舞,隐喻创作激情与破坏欲的共生。
​​“最终采访”​​:老年比利对着镜头说“如果重来一次,我会先学会爱自己”,画面闪回他与黛西在车库排练的青涩时光。
摇滚黄金时代的灵魂呐喊
“我们不是因为完美而被爱,而是因为真实。”
黛西在纪录片访谈中坦言,这句台词成为乐队“不完美美学”的注脚。它揭示了70年代摇滚乐对“真实”的极致追求,也暗示了黛西与比利关系的本质——在缺陷中互相吸引。
“音乐是唯一的救赎,也是最残忍的刽子手。”
比利在戒毒期间的独白,道出了创作天才的双重性。这句台词以悖论形式,展现了艺术创作与精神毁灭的共生关系。
“你可以控制麦克风,但控制不了人心。”
黛西在解散演出前对乐队成员的怒吼,批判了音乐产业的商业化。这句台词预示了独立音乐时代的到来,也暗示了乐队解散的必然性。
“我们贩卖梦想,却忘了自己也是凡人。”
经纪人格雷厄姆在乐队巅峰期的感慨,揭示了偶像工业对人性异化。这句台词以“贩卖梦想”为喻,批判了娱乐至死的时代症候。
“有些歌,只有在破碎时才唱得完整。”
卡伦在纪录片结尾的旁白,总结了乐队的传奇性。这句台词以“破碎美学”呼应剧名“Daisy”,暗示真正的艺术永远诞生于未完成之中。

2对“美剧黛西与乐队 Daisy Jones & The Six (2023)”的想法

  1. 佳怡 2025年5月19日
    在摇滚的废墟上,种下真实的种子 《黛西与乐队》以一支传奇乐队的兴衰为镜,照见了70年代摇滚黄金时代的辉煌与暗影。剧集通过丽莉·吉欧的炸裂演技与复古美学,成功将小... 展开全部
  2. 佳琦 2025年5月19日
    《黛西与乐队》以摇滚乐为切口,剖开光鲜表象下的混乱与真实。它不美化堕落,也不神化成功,而是让观众在旋律与对白中感受:艺术或许无法拯救破碎的灵魂,但碰撞的火花足以... 展开全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