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
《大决战》(2021)是由高希希执导,唐国强、王劲松、于和伟等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,全景式展现了解放战争中​​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​​的史诗历程。全剧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轴,通过战略、战术、战斗三层视角,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历史必然性。

​​历史背景与主线​​:
​​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​​:抗战胜利后,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“和平建国”,但国民党秘密备战,最终撕毁协议发动内战。
​​战略决战​​:从东北争夺到三大战役,展现解放军如何通过土地改革赢得民心,以“小米加步枪”对抗国民党的飞机大炮,并最终扭转战局。
​​小人物视角​​:支前民工王翠云(苏青饰)等普通人物的牺牲与奉献,体现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”主题。
​​叙事特色​​:
​​多线交织​​:融合军事决策(如毛泽东与林彪的战略分歧)、战场细节(如塔山阻击战的惨烈)与社会变革(如解放区土地改革),形成“史与诗的恢弘交响”。
​​真实还原​​:全剧超700处拍摄场景,挖掘战壕40公里,使用子弹10万发,以电影级特效再现济南战役、碾庄战役等经典战场。

《大决战》(2021)是由高希希执导,唐国强、王劲松、于和伟等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,全景式展现了解放战争中​​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​​的史诗历程。全剧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轴,通过战略、战术、战斗三层视角,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历史必...(展开全部)


​​“没有共产党员办不成的事!”​​(塔山阻击战官兵)
​​意义​​:体现解放军官兵以信仰为支撑的钢铁意志。塔山无险可守,但战士们凭借对党的忠诚与牺牲精神,创造了“不可能完成的奇迹”。
​​“就是中原野战军全部拼光了,其他部队也一样打过长江去,解放全中国!”​​(邓小平)
​​意义​​:强调全局观与集体主义精神,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核心在于全党的团结与人民的支持。
​​“淮海战役表面上是60万解放军对阵80万国军,但解放军身后是543万支前民工……”​​(旁白)
​​意义​​:以数据对比揭示“人民是胜利之本”,呼应“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”的执政理念。
​​“趁青春搵钱至上,傍个大款早日脱离苦海。”​​(关联台词,非原剧)
​​注​​:此句实际出自其他作品,但《大决战》中类似台词如“土改分地”更聚焦阶级觉醒与人民动员。
“我们意志坚定,我们不害怕任何失败,我们如履薄冰,也能大步向前!”
——林彪在辽沈战役前的动员,体现共产党人面对强敌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。
“真正的历史创造者,并不是稀世的英雄,而是亿万生民,亿万生民的求生力量,才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动力。”
——剧中旁白,强调人民在历史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,呼应“人民解放战争”主题。
“为这穷苦的老百姓多干点活,干着干着,你看,我好像又活过来了。”
——王翠云在土地改革中的感悟,展现共产党人扎根群众、为民服务的初心。
“全国上下一盘棋,我们要打的是全国的解放战争。”
——毛泽东的战略视野,体现共产党人从全局出发,团结全国力量的领导智慧。
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”
——武雄关牺牲时战友的悼词,赞美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。

2对“大决战 (2021)”的想法

  1. 佳琦 2025年5月3日
    《大决战》是一部以历史为骨、以人民为魂的史诗巨制。它通过三大战役的壮阔画卷,展现了共产党人依靠人民、赢得民心的历史逻辑,更深刻诠释了“人民,只有人民,才是创造世... 展开全部
  2. 佳怡 2025年5月3日
    《大决战》以磅礴的史诗格局与细腻的人性刻画,再现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全貌。它不仅是“军事教科书”,更是一部“人民觉醒的宣言”——正如剧中塔山战士的信念:“没... 展开全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